[摘要] 目的 调查比较全科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全科医学的专业?J知和学习成效。 办法 本研究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配对比较和评估2014年9月~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研究生(40名)和其他专业(40名)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和认同度,学习技巧、成效,毕业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意愿及顾虑,从事慢病管理意愿等。 结果 调查发现,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度与对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认为,全科医学学习有助于未来择业,社区择业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仍有工作环境、收入和学术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顾虑存在,但比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研究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研究生均赞同社区实习和病例讨论学习方式,均期待增加国际间交流学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通过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促进硕士研究生对全科大夫职业的认知和筹备,学习成效好,可以为慢性病管理储备人才,应该进一步支持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硕士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5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understand and learning effect of general family mepcine (GFM) in master postgraduates major in general practice (GP) and other prections. Method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understanp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FM, study method and effects and the willingness serve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n master postgraduates of GP (40 cases) and other majors (40 cases) of Capital Mep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ly 2016. Results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were more interesting in chronic psease management than other majors, so pd the understanp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GFM (P < 0.05).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thought learning GEM would be benefit for future occupation. The willingness to serve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nd to engage in chronic psease management was stronger in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than other majors, although there were concerns about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come and academic stat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ut this ratios in GP master postgradua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P < 0.05). A case-report based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community hospitals was well accepted by all of the master postgraduates, and they expected mo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P > 0.05). Conclus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GP provides suffici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understanpng of GFM, which are helpful for master postgraduates in employment preparation and chronic psease management. S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GP should be further supported.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Chronic psease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cognition; Learning effect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所有些进步中国家,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四类非常重要的慢性病是致使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这四类疾病也成为关注的要素与慢性病管理和防治的重点[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规范建设的指导建议》指出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打造包含医疗联合体在内的慢性病干涉的全社会互联网体系和分级诊疗方案,协同为慢性病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防线[2]。而社区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慢性病分级管理能否顺利进步的重点原因之一,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提升全科大夫临床水平,进步全科医学教育是国内推行慢性病管理、分级诊疗等卫生体制改革的要紧保障和必经的道路[3]。 现在,国内对全科大夫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拓展了不少培训教育工作,并且颁布了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考试培训基地细节等各种规范和标准,针对全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4],但对在校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和教育成效却鲜有研究进行专项讨论。本研究针对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成效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旨在调查和评估现在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对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和认同度,教学方法、办法和教学成效,与毕业后工作意愿和顾虑等,以期优化全科医学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办法,培养更多、更出色的全科大夫,最后提升全科医学教育水平和慢性病管理水平。
1 对象与办法
1.1 对象
以2014年9月~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全科医学小学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共4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4名,女26名;并按年龄、性别及入学成绩匹配同期其他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40名作为对照,其中,男14名,女26名,内科学专业20名,外科学专业10名,妇产科专业10名。其他专业研究生以往均未同意过系统性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与其他专业研究生通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备可比性。见表1。
1.2 办法
依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调查内容包含对全科大夫的认知和对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必要性,全科医学的学习成效和方法、办法等,去社区或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意愿及顾虑等共20项内容。比较全科医学和其他专业研究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和学习成效,探讨现在在校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对提升全科大夫素质、促进全科医学人才储备和培养有哪些用途和不足之处。问卷由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处教师发给调查对象,而后由教育处老师进行问卷采集和数据统计。对结果评价者和数据剖析者均设为施盲对象,聘请第三方职员负责数据管理与评价,防止资料采集和数据剖析过程出现人为原因而影响结果。
1.3 统计学办法
本研究使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使用SPSS(V 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常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购有效问卷80份,收购率为100%。
2.2 有关全科医学的认知和认同度调查
调查对象中,表示“以往曾听说过全科医学”者在两组研究生的比率均不足一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之后,大部分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充分知道学习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和专业特征,全科医学专业更多学生觉得全科医学应作为所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专业认知和认可度更高。见表2。
2.3 对于全科医学学习技巧怎么看
两组大部分学生同意到社区实习的方法,觉得病例讨论是最好的学习技巧,并且?勺檠芯可?都期望能通过国际间交流学习得以启发和提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对于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的认识
全科医学专业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更知道分级诊疗,对于慢性病管理更感兴趣,更能认同全科医学是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法,而且更多全科专业的研究生认识到预防对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程度,所以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能更好地理解全科医学和慢性病管理的意义和重要程度,认知度明显好于其他非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5 对于将来择业和专业进步的想法和顾虑
与其他专业研究生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觉得全科医学学习能够帮助将来择业,工作稳定性高,对于将来社区拓展全科医学和慢性病管理的工作有较充分的思想筹备,社区择业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科医学研究生仍有工作环境、收入和学术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顾虑存在,但比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已经成为21世纪风险大家健康的要紧公共卫生问题,科学习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成人两性疾病至关要紧,能够帮助减轻病人个人和国家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提升病人生活水平。因此,推行不同级别医院协作,科学而健全的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和进步的要紧部分[5]。在慢性病预防与治疗、康复等方面全科医学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对社区全科大夫的需要也相应提升。WHO对全科大夫的概念是:全科大夫为每个探寻医疗保健的人提供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必要时也安排其他卫生专业职员为其提供有关服务;职责是提供优质、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可以为病人制定保健策略,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手段;通过有效讲解和帮助,拓展健康教育,代表社区主张健康促进活动,管理健康资源,借助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与个体或组织一块工作,满足病人和社区的需要[6]。因此,全科医学愈加重视社区容易见到病和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强调健康教育、咨询和康复有关的全程综合医护服务。
现在国内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职员年龄老化,专业常识与临床能力老旧不足,在临床医疗和慢性病管理方面极其薄弱,缺少预防、康复、家庭照顾、健康咨询等有关常识和技能,达到慢性病管理等的职责需要尚需提升[7]。也因此,国家教育部、原卫生部提出要加大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出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师,为达成每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服务[4]。需要医学生通过学会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常识和技能,提升其防治社区容易见到病、多发病和解决社区容易见到健康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相应职位的职责需要[8]。国内多数区域的社区大夫和基层大夫没同意过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师的人才储备紧急不足,全科大夫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9]。 2011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开始培养全科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经过了本科阶段的系统性的学习,初步学会基础医学常识和理论,进一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能够帮助确立我们的专业进步方向,进一步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本专业有关理论和常识[10]。高校拓展研究生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是更高阶段的教育,充分学习和实践后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为全科医学工作提供和储备更出色的人才。
要达成全科教育的可持续进步,需要知道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与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效评估。因此,本调查包含对全科医学学习有哪些用途和意义(包含学习的目的和必要性、学习技巧、办法等项目),对全科大夫的认知,去社区或基层工作意愿及顾虑,对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政策的认识等共20项内容。虽然多数研究生之前未曾听说过全科医学专业,但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愈加认可全科医学,认识到全科医学不同于其他专科体系的特征和重要程度,对于慢性病管理的意义和兴趣明显提升,而且其他专业的医学研究生也有觉得有必要知道全科医学,表明医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程度。
在学习技巧和学习成效上,因为临床医学特别全科医学的特征,需要医学生结合临床,用于实质,对于病人,特别慢性病病人的接诊、临床评估、处置和长期管理、教育,不只涉及到专业常识愈加考验临床实践能力,因此通过到社区实习和进行病例讨论的模式,愈加真切地接触病人,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提升临床能力。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研究中,通过导师组模式,结合临床、康复和预防等多学科一同带教全科专业医学生,提升了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全科医学骨干人才[11]。首都医科大学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见习中运用“案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情景式教学法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12]。本研究也提示研究生对于到社区实习和病例讨论的学习技巧很认可。
将来择业意愿是考评学习成效的一个要紧方面,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常见认同全科医学专业,毕业后想去基层、社区工作,同时常见存在工作环境、地位、收入、进步等顾虑。因此,在进步全科医学教育的同时改变全科大夫的待遇和就业环境也非常重要。只有在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大夫职业进步两方面一同促进,才能产生最后良性互动效应,一同进步[13]。在研究生毕业职业规划中,是不是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特征有充分的认知和将来职业进步的收获感和幸福感是能否坚持本职业、降低职业倦怠的核心。全科医学教育真的可以进步壮大,需要一方面看重全科医学教育,打造水平考评指标体系,加大师资力量,落实经费、培训基地等,并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进步规划中;其次应通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认知培训让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前有充分的心理筹备和长期规划,才能在毕业后得到职业收获感和幸福感[14-15]。形成专业学习和就业需要的有效勉励机制和良性循环,才能切实促进和进步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全科大夫,更好地完成分级诊疗和慢性病管理任务。
另外,现在国内的全科医学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起步晚,缺少经验,有必要知道海外全科医学的进步经历和经验教训,借鉴和促进国内的全科医学进步。譬如英国全科医学培训和综合评估管理经验与打造电子档案规范等对国内的全科医学教育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16]。澳大利亚全科医学进步比较早,而且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就渗透了全科医学的理念和进行有关技能培训。在毕业之前,医学生要参加一段时间的城市和乡村全科大夫实习,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会了全科医学入门知识,并对基层全科大夫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初步知道,培养医学毕业生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信心和兴趣,引导医学生选择全科大夫工作作为终身职业[17-20]。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下,全科医学教育可使用两个方案。第一,引进去的方案,即把海外一流的全科医学教学、培训、研究、伦理和技术引进国内。第二,走出去的方案,即进步高水平的全科医学并走向国际。
总之,通过评估、探索和健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实习规范,借鉴海外一流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内当地疾病和医学特点,适应现代医学体制和模式的?D变,结合慢性病管理特征,融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专科常识,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专科常识体系,构建和健全具备中国特点的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对于缓解慢病管理需要下,国内基层及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的需要具备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21-22]。因此,高等医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研究生阶段培养更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专业,不只促进全科医学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健全教学方法、办法,与国际接轨,而且适应年代需要,为国家的分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培养更多人才,能够帮助国内医改的顺利实行。